EN
EN

人才培养

齐鲁师范学院第三周在线教学典型案例之三——《中国书法简史》课程线上教学

作者: 时间:2020-03-16 浏览: 来源:教务处


宋伟凤(美术学院)

2020年的脚步刚刚迈开,疫情的阴霾便笼罩了全国,但是疫情的严峻形势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步伐,按照省教育厅和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我积极备课,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上课任务。

从接到《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做好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延期开学期间开展网络教学工作的预案通知》伊始,我就在思考如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详细规划,目前第三周的授课任务已顺利完成,一切都已步入正轨。现总结自己的授课体验,以《中国书法简史》课程为例,分享一下近期的线上授课情况。

一、线上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方面:

我觉得一门合格的网络课程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同学们获得知识,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思考,本着这个思路,我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摸索。

上课之初,我首先通过班长建立了班级QQ群,了解了班级的基本信息以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也了解到同学们都没有将教材带在身边的现实状况。



《中国书法简史》是一门理论讲授为主导的课程,老师照本宣科读上两节课,是费力不讨好的做法。在上课第一周,我选择智慧树平台提供的课程——《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中的绪章以及第一、二章节内容,选择此部分的原因有三:一是其对书法字体演变进行介绍,使同学们对书法史的发展能有最基本的认识;二是视频中教师能够随时看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未达到学习进度的同学有一定的监督机制;三是视频长短合宜,能够让同学们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我还要求同学们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主要针对视频中讲解不清晰或者学生理解不透彻的部分,以此增强学习记忆。同时,建立自己的翻转课堂,上传、分享学习资源,我还应用腾讯会议APP在线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针对视频中提及信息繁杂、不详细和错漏处进行补充更正。





经过第一周的视频学习,同学们对于书法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第二周时我调整了授课方式。在学生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我搜寻方便同学们阅读的可靠资源,利用“微信读书APP”查找到电子书《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张志和著)。此书图文并举,从目录到书写顺序,包括谈及的内容和主要观点都与我们的教材《中国书法史》(黄惇、金丹等著)极为相似。不同之处也有,教材中概括性内容居多,本书则多了些论述以及旁征博引后的客观评价性语言。我定好大致每周一章的计划,提前将重点知识圈注并以问题的形式发给同学们,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并尽可能自己总结读书要点做好笔记。同时,我也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拍照发到班级QQ群,再进行详细的讲解。此时依托腾讯会议APP进行授课任务,先后注册两个账号,保持手机和电脑登录。电脑主要用于讲解知识时“分享屏幕”,手机端可以站在学生的视角查看上课效果,也便于对比两本书中讲述的知识点。








这种方式的调整在第三周时看到了效果,同学们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慢慢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线上教学疑难问题应对举措方面:

“互联网+”的时代让我们享受了诸多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挑战:我们的上课方式可以更加自由和灵活,然而在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层面也展现了它的未知和不可控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考勤。这点比较容易解决,我主要通过腾讯会议APP,查看参与人数,然后逐一输入名字,虽然是笨办法,却不存在疏漏。

(2)学生参与状况。上课期间单纯采用语音和文字的方式,我们无法看到学生的真实参与情况,哪怕是通过视频看到参与人及其参与过程,我们也无法知晓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的是随时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语音或者书面思考并回答,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上课时不开小差。

(3)学习效果。在讲解重点、难点的时候,我主要采取问答形式进行,讲述每一个重点或者难点会采用不同的回复方式,这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检查学习笔记,这也是很好的检验方式。


三、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思政方面:

《中国书法简史》是一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书法作为一项极其古老的传统艺术,每一类字体的产生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堂上,通过视频会议,我用图画的形式对字体的演变和发展进行阐释,展现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通过产生此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所在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讲述生活中的“忠孝仁义”(后期会提到典型的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作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墨色中黑白的艺术去体会“计白当黑”,感受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全新体验;用“退笔成冢”、“入木三分”、“怀素书蕉”的典故激励同学们克服困难,奋发向上……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四、关心关爱学生学习方面: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线上课程能否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这是我们特别需要关心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侧重点不同,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区别,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很多尝试。

首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韩愈《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明确教师不仅是“传道受业”,更要“解惑”。荣幸的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同学们给予“点赞”回应。



其次,在讲课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上。除了笑容,合适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共情心理,多用“这个地方我讲清楚了吗”而不用“你明白了吗”将责任方向自身倾斜,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第三,布置作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提供好的的学习方案和计划,并在批改作业时给予答复,优秀的需要足够的肯定;不如意的也需要提醒或者进一步鼓励。



教学相长,我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课堂外已是满园春色,期待着疫情解除时,我们重返校园,一起看春风十里,听书声琅琅。


(编辑:李楠、李莉 编审: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