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AI教研共探促融合——山东省人工智能+中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作者:李子涵、邹德平 时间:2025-09-28 浏览: 来源:外国语学院

 

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育人理念,落实山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部署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9月24日-27日,山东省人工智能+中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在济南举行。来自全省各地教育局遴选的100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技术赋能教学、创新驱动成长”的教学之旅。在此期间,山东省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教研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本次沙龙以“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创新实践”为核心主题,由齐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邹德平主持,特邀外国语学院博士团队成员陈峰、孙懿宏、张金娟担任分享嘉宾,为参训骨干教师搭建了一个“直面困惑、共探解法”的深度交流平台。

沙龙现场氛围热烈而务实,打破传统讲座模式,以“问题导向”开启研讨。院长助理陈峰在开场中指出,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是“技术秀”,而是要扎根课堂实际,解决一线教师的真实痛点,这一观点迅速引发在场教师共鸣。

交流环节,各位博士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从“AI语音评测在科研中的研究边界”“生成式AI在教学设计研究中的有效性”切入,用生动案例解读了技术原理与研究逻辑。当话题转向科研难点时,参训教师们纷纷分享自身困惑:有教师提出“在课题申报中,如何使选题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凸显研究价值”;也有教师疑惑“论文写作中如何突破内容空泛、提高论证深度与创新性”;还有教师担忧“研究数据如何保证科学性与规范性,成果又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化”。现场提问此起彼伏,思维碰撞不断。

针对这些问题,四位博士组成“答疑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先在小范围内进行研究试点,再逐步扩大样本与推广”“科研设计要服务于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而非为技术本身而研究”等。邹德平特别强调:“人工智能应成为科研创新的助力,而不是研究的负担。关键在于找到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黄金结合点’,推动科研成果真正落地。”

一个小时的沙龙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幕。参训教师纷纷表示,这场“夜话”没有空泛理论,而是聚焦科研一线的真问题、真思考,不仅解答了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中的实际困惑,更启发了探索“AI+英语教育科研”的新思路。此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省英语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摄影:毛伟语

供稿审核:宋秀葵、于江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