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社会服务

揭秘乡村振兴的“奇妙算法”数学学院“同心燃梦·善泽”服务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王政文 时间:2024-07-19 浏览: 来源:数学学院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增强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中的积极作为,7月12日-18日,数学学院“同心燃梦·善泽”服务队以党建为引领,团建为助力,前往曲阜市尼山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践行“数理之光映圣境,君子之道兴乡村”的理念,在“行走的思政大课”这一创新育人模式下,深度融合“五育并举”理念,通过开展“党史铸魂育德、支教启智传知、乡绘美景润心、志愿服务砺身强劳、调研考察拓智育能”五大主线活动,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乡村文化建设有效融合,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文化探源 红色传承

寻根尼山,传承红色精神。服务队首站探访了红色革命教育展馆。在展馆中,一幅幅历史画卷、一件件珍贵遗物,生动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与牺牲精神。随后,服务队前往西白村开展老党员慰问活动,老党员颜廷友殷切寄语队员们要承革命志、铸爱国魂、勇担使命、不负韶华,让他们感受到了代代相传的革命与爱国情怀。

此行对于服务队员们来说,不仅是一次对红色文化的深度探索与传承,更是一场心灵的觉醒与升华。他们誓言将会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红色精神的火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熊熊燃烧。

数理筑梦,启迪未来

“同心燃梦·善泽”服务队在尼山镇中学展开了为期两日的特色支教活动,旨在传承“博学明道、崇德象贤”之校训精神,于学子心田播撒君子文化之种。

一场别开生面的“商业竞拍”小游戏为学生打开了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问题的大门。队员们以一系列实例为桥梁,引领中学生们踏入数学建模的奇幻之旅,在数据的海洋中畅游,在模型的构建中寻觅真理,点燃对科学的无限向往。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竟然能如此巧妙地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切实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李钰茜谈到,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支教中帮助同学们运用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科学探索的全过程,是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使学生的内心在受教育中得以生根发芽,绽放出智慧与希望的花朵。

艺绘乡景,绘梦兴乡

一笔一画绘文明,一墙一隅化美景。在东白村,成员们以墙绘的形式助力尼山镇的乡村振兴。墙绘灵感源自自然与文化的深邃交融,同学们携手共绘,将祥云之飘逸、青山之巍峨、孔雀之华美、松树之坚韧巧妙融合于墙壁之上,再现了尼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底蕴。几何严谨映尼山秩序,数列和谐赋乡村以韵律。服务队以墙绘为媒,融君子之道于数学之美,既美乡野,亦传文化,激发乡村创新潮。

儒脉相承,志愿润乡

服务队一行先后前往夫子洞村和尼山圣境,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调研与志愿服务之旅。服务队于夫子洞村体验了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手读《论语》、金石传拓等,领略儒家魅力,感悟先贤智慧。在尼山圣境,队员们以青春之名,行奉献之实,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爱。他们不仅以独特视角挖掘并展现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更在与游客的互动中让儒家文化“活”了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与精神源泉,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校地联袂,乡兴有道

数学学院“同心燃梦·善泽”服务队深入鲁源新村,通过乡村振兴交流座谈会,深入了解当地战略实施现状。思政课教师李钰茜表示,此次座谈会双方围绕尼山会战精神与文旅融合发展进行探讨,就校地合作、资源互补达成共识。随后,数学学院与鲁源新村举行了“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正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在教育、科研、人才等多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从红色追寻到数学启智,从墙绘美化到志愿服务,每一步都闪耀着数学学院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数理为钥,解锁乡村教育新篇;以儒韵为魂,浸润乡村文化土壤。三下乡社会实践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不仅实现了知与行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这场大课的引领下,数学学院学子将把理想的种子种在乡村土地,带着知识与智慧翻越山岭、步入农家、追梦田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挺膺担当,在火热的实践中更见天地宽广、人生多彩,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不竭的青春动能。

本次数学学院“同心燃梦·善泽”服务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山东教育新闻、济宁新闻、曲阜融媒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

摄影:陈文熙、徐铭杰

供稿审核:郑延亮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