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开展“传承革命传统,践行教书育人光荣使命“主题党日暨革命史教育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效果,结合现场教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11月14日至11月15日,外国语学院党总支组织学院教师党员,赴临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影视基地、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暨革命史教育活动。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党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等六个展厅,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对战役历史背景、战斗经过和烈士事迹的讲解,参观了战役中所用实物及纪念图片,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重温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和平的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真切感受到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领悟到“兵民是胜利之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真理。孟良崮战役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吹响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冲锋号,全体党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下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
在红嫂革命影视基地,在解说员的引领和详尽感人的叙述中,透过一张张泛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一幕幕生动再现历史往事的场景,党员们重温了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拥军妈妈胡玉萍等英模人物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深切体会到沂蒙军民“生死与共”的情谊,真切感受到沂蒙精神的可歌可泣。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并称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刻指出党政军民“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在最美乡村—竹泉村,党员们实地参观了竹林通幽、清泉石上流的美丽乡村环境。这里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砌石为房,世代绕泉而居。从前些年人均年收入2000元到如今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3.8万元,竹泉村也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竹泉现象”。党员们切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竹泉村发展带来的生机活力,认识到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认识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与意义。
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党员们先后参观了白石屋村落、抗大一分校旧址展馆及校史馆、《大众日报》战时印刷所旧址、沂蒙山小调纪念馆等地方,详细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经历、流变脉络及传承情况并且在小调民间传承人宋守莲的带领下,党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合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激发了党员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充分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立场。
通过此次活动,党员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历史功勋,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和感人业绩。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神圣职责和艰巨使命,我们要从“沂蒙精神”中积聚能量,继续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务”,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扎实工作。
(撰稿:张宗 摄影:齐龙飞 编辑:李莉 编审: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