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聚焦
长江学者胡荣教授做客“国是讲坛” ??与青年学子畅谈求学与治学
11月23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厦门大学教授胡荣做客“国是讲坛”,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师生讲授“我的求学与治学之路”。讲座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林松柏教授主持并担任辅讲,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联合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讲座系“国是讲坛”第三十一讲,入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在校生、入党积极分子及部分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近400人聆听了讲座。
胡荣教授从他幼时成长的贫困家庭和艰辛求学之路开始讲座。他生于福建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小学时只能从民房里学习语文数学,一张大字报使他成为学校的名人;到中学时,要走长时间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每星期只能带一袋米和一罐咸菜充饥;高中时,因一篇作文被收入校编的册子,激励他不断成长;恢复高考后,在有限的条件下,靠着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和坚强毅力,他成为全班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但由于体检问题,被录取进入师专;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原来的乡下中学教书,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收音机自学英语,又从各地新华书店买书自学哲学,最终考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班,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生毕业后到厦门大学任教,连续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成为当时全国社会学界最年轻的教授;后又到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到厦大后创建社会学系。胡荣教授的成长经历非常坎坷,也非常励志。在报告末尾,胡教授指出,惜时如金、持之以恒、不断学习、注重方法,是成长成才的法宝。报告凸显了“人人有才”“人人皆可成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真理,也道出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距离是从学习拉开的”道理。
林松柏校长在辅讲中指出,胡荣教授的成长历程非常艰辛,从一个贫困山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大学者,这种励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林松柏校长谈了五点个人体会:一是成功并不遥远,成名也并不神秘,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二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要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挫折的挑战;三是自信可以让一个人更加优秀,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并建立自己的自信点;四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持之以恒和扎实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五是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要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林校长勉励全校同学要把学习放在首位,用扎实的努力来把握人生,创造美好未来。
(撰稿:卢洪瀑 摄影:俞瀚 编辑:李莉 编审: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