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聚焦

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受邀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学辅导

作者:祁凯丽、徐子珺 时间:2025-05-23 浏览: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5月22日,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颜炳罡受邀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题为《漫议学术论文的立意与写作》的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赵立峰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颜炳罡教授从中西文化对比切入,探讨了中国学者的学术信仰与研究态度。他指出,西方学术传统强调逻辑分析与实证研究,而中国学术则更注重“文以载道”“经世致用”,鼓励学者在研究中保持文化自信,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他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华文明新形态的构建,并深入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深刻内涵。颜教授认为,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化既要坚守传统精髓,又要立足时代需求,学者应在学术写作中体现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谈到学术论文的写作时,颜教授结合自身治学经验,提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强调学术研究应秉持严谨态度,精益求精。他鼓励教师们以“善相处”的精神加强团队协作,在学术探索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同时,他提醒青年学者要保持学术韧性,面对挑战时百折不挠,以赓续中华文脉为己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研究中贡献智慧。

学院副院长祁凯丽在总结中指出,颜炳罡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学院教师提升学术写作能力提供了宝贵启示。她提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理论研究和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第二个结合”的实践中推动学术创新,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专家简介:

颜炳罡,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政府特聘泰山学者,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儒学年鉴社社长、《中国儒学年鉴》主编。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贵阳孔子学堂学术委员山东周易研究会会长等。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0部,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一项、省社联一等奖一项。曾在山东大学义务推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16年,是“乡村儒学”的重要发起人和推动者。先后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孔子大学堂、凤凰国学大讲堂开展学术讲座,《颜炳罡说孔子》十集被中宣部收入“学习强国”。

摄影:徐子珺

供稿审核:赵立峰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