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要闻
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竞彩网,足球比分精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托育人才典型经验
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国家培养“带娃专家” 都能学些啥》为题,对齐鲁师范学院在婴幼儿照护人才培养方面的系统探索与创新实践进行了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学校聚焦教育与民生需求,在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领域深耕细作,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托育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型托育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托育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报道指出,随着我国三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持续增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民生要事。学校紧扣国家大力支持婴幼儿照护行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前瞻布局、重点投入,于2023年成功获批“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四年制本科专业。作为山东省第一所开设该专业的公办本科高校,学校在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实训条件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其育人模式与实践经验为区域托育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已成为推动山东省托育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聚焦系统化人才培养与学科内涵建设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确保学生“上岗即上手”,精准培养市场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托育人才。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构建了“四维三阶两核心”课程-能力映射体系,强化职业胜任力。结合岗位需求,在婴幼儿卫生保健、早期教育、照护机构管理和家庭保育能力四个维度上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核心技能与模块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三个培养阶段,贯通设置专业研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第二课堂训练等环节,重点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和“适应与发展能力”两大核心能力,确保学生知识结构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同时,专业秉承“明德仁爱、强基多艺、笃行致远”的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情怀与创新发展能力。

打造高水平师资与强化实践教学条件
学校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汇聚了一批在婴幼儿照护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企业导师。近三年,团队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Nature子刊)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编写教材20余部,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高标准建设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实验室、托育服务课岗融合虚拟教学平台、婴幼儿心理与行为观察实验室、婴幼儿艺术启蒙实训中心等多个校内专业实训场地,满足学生全方位技能训练需求。其中婴幼儿照护实训室配备的高智能仿真婴儿内置芯片和传感器,可以通过哭声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婴儿表达喝奶、闹觉、打嗝、咳嗽等需求。学生可以将其带出实验室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妈妈级”体验式照护,且照护数据可以通过芯片存储,并自动生成照护报告,教师通过解读学生的照护报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专业指导。

明确就业导向与服务行业发展
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学校于2024年成功获批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现代产业学院,面向婴幼儿照护行业发展需求,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创新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学院与百合幼教集团等幼儿园建立的“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有效打通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之间的衔接壁垒,为区域内0~6岁婴幼儿提供更加优质、连贯的早期发展支持,标志着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在“托幼一体化”领域实现创新探索与落地实践的重要突破。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聚焦推动区域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在师资培训、硬件设施建设、课程研发及教科研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支持,助力幼儿园提质升级。
此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受到央视关注,不仅彰显了学校在婴幼儿照护人才培养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凸显了学校对于社会民生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积极作为。学校将以此次宣传报道为契机,持续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托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更加完善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在积极服务社会民生、促进高质量就业、推动托育行业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持续彰显齐鲁师院的使命担当。
摄影:新闻截图
供稿审核:常爱玲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

 
                         
                    
